第三百三十七节 空战形势大逆转 (第2/2页)
把红色男爵击落,据称归功于两个协约国人。皇家空军归功于加拿大人罗伊•布朗,但据澳大利亚官方历史,里希特霍芬是由第五澳大利亚师第五十三炮兵连的地面炮火把他击落的。但是飞机残骸被掩埋,而里希特霍芬的遗体也被安葬,没有经过法医鉴定,谁也不清楚这位空战的超级王牌的真正致死原因了。
据协约国第四等王牌驾驶员雷蒙德•科利肖--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皇家加拿大空军的空军副元帅--回忆,没有比法国和比利时泥泞战场上空战斗的驾驶员的表演更能吸引观众注意了。
科利肖把空中敌手描绘为“跳华尔兹舞的舞伴”,闪避相互发射的子弹,他回忆道,“当双方的驾驶员战士表演给从下面堑壕里向他们欢呼的步兵观众看时,舞台就在云端。当一架飞机钉住另一架飞机的尾部,华尔兹舞开始了。两架飞机飞行的圈子越来越小,直到最后有一架飞机能向另一架飞机开炮,舞蹈才告结束。敌机驾驶员坚守住飞机不放,即使翼隔靠拢,也拒不离开,就象山羊被蛇呆住那样,直到他被击落。”
可惜从中国飞行员一参战这样的战场华尔兹再也跳不下去了,中国飞行员的战术非常简单实用,飞机两两相伴,长机高速迎头攻击,僚机掩护并伺机发起第二波进攻,利用速度和升限方面的优势俯冲攻击更是家常便饭,往往让德国人还没明白就被揍下去一半的实力,如此一来焉能不败。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再说那位给徒弟找场子的殷承宗驾驶他的那架蓝灰色涂装的雨燕二改第一次参战并没有取得战果,但是熟悉了战场的殷承宗很快就创造了一个难以超越的记录。
他和自己的僚机,一名摩纳哥人,虽然是个黑人但是也懂的法语和英语,人很聪明,所以在几次磨合后,殷承宗发现如果黑人用的好,比起白人更适合做他的僚机,至少他不会看不起有色人种。
1915年12月11日,殷承宗和僚机按照指令去截击刚刚护送轰炸机轰炸完毕的德国飞机,结果在这次追击中,殷承宗发挥了他飞行教练的水准。
他采用了一种新的空中机动方式,就是在跃升中看来好象要翻筋斗,但在顶点时却来一个半滚,然后改平飞,向与预料相反的方向疾驰。后来在人名辞典、百科全书和有些军事历史著作中,这一机动动作被归功于殷承宗。
殷承宗靠着自己三挺机枪超大的载弹量,碰上了他追击的德国飞机。但是自己一方的飞行队却走散了。殷承宗先是一个点射把整个集群的长机给揍得凌空开花,然后和僚机开始锁定一个个的目标,趁着对方没有反应过来开始点名,等德军反应过来就开始调集全部战斗机扑上来要消灭两只苍蝇的时候,却被殷承宗一个殷承宗旋转就来到一架战斗机后面,甚至连对方的人员都没有看明白他是如何在高速机动中转到自己的背后,三挺机枪就开始扫射了,又一架飞机遭了殃。就这样艺高人胆大的殷承宗在德军飞机中上下翻飞,打得大口径机枪都没有子弹了,连殷承宗都忘了数数战果,反正打得没有子弹再说。等到了战斗结束殷承宗回到基地,负责军功统计的官员看过洗完了的照片(机枪同步照相机)简直不敢相信,殷承宗竟然在一次战斗任务中击落了德国人九架飞机并且击伤了两架飞机,而且根据后来的消息,英法士兵还发现有一架受伤的战斗机途中坠毁,这也算做了殷承宗的战绩,一次出击竟然得到双料王牌的战绩还真是前无古人。
“皇家飞行队的驾驶员都知道,殷承宗旋转开头并不包含迅速跃升回转,到了环飞顶点时继之以半滚。开头,它用满方向舵迅速跃升,当飞机在回转的顶点失速时,它向地面降落,以恢复飞行速度,在这样做的时候飞机来了个向后转。”
“在1915年发展的所谓殷承宗转,又被认为是皇家飞行队的阿姆斯特朗设计出来的。1916年的说法包含在环飞的顶点来一个半滚。目的是迅速改变航向。雨燕飞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允许在遭到攻击时采取这种机动动作,旨在对一个敌手转守为攻,这个敌手……那时会发现自己处于不利地位。”
“但是后来的驾驶员,特别是卡梅尔中队的美国人,把1916年所谓殷承宗转的动作和作用,同1918年在环飞顶点作半滚混淆起来,所以他们称1918年的机动动作为'殷承宗滚转。'”以上都是皇家空军战史中的记录。
而福克式艾因德克尔(伊梅尔曼的飞机)在结构上太脆弱,经不起在环飞顶点作半滚的机动动作。更为肯定的是,福克式单翼飞机所装的发动机,其马力不足以担当这个动作。
殷承宗用他自己的方式告诉英法德俄的同行们,中国飞行员统治天空的时代就要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