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节 烂尾一战贡比涅 (第1/2页)
共和10年10月,德国军队在美国军队主力抵欧前,对英国、法国军队多次发动攻势,却未取得重大突破。美军主力抵欧后,协同英法和中国远征军实施反攻和总攻,德军全线崩溃。同盟国中的保加利亚、土耳其、奥匈帝国等国先后投降。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每一个看报纸的人都知道那场曾经被认为能持续三到六个月的战争在打了四年多之后终于要落下大幕了。
一战接近尾声,德国败局已定,但威廉二世和德军上层仍想孤注一掷进行抗争。终于在10月25日,海军司令部下令基尔港的德国远洋舰队出海同英军作战,若失败就“光荣地沉没”。德国海军出洋决战其实主要是希望能够给英国海军造成一定伤害,使德国在日后和谈上更具优势。然而,当时德国战败的局面基本注定。德国海军参谋部的决战计划能为日后谈判换回多少好处,这恐怕很难说。水兵起义造成后来席卷全国的内乱,其影响主要是在政治方面。对于德国海军本身而言,起义还是不起义,结果不会有太多不同,仅仅是被击沉和自沉的区别。除此之外,倘若出洋决战能够实行,或许可以给英国海军造成一定伤害,就二战英德的海军兵力对比而言可能有些好处。这种为了虚无的面子问题和死的是别人家的孩子的心态让基尔港的水兵们已经无法忍耐下去了。
基尔港的8万名水兵拒绝起锚,并把军舰熄了火。水兵的抵*制虽然迫使德国海军当局收回命令,但水兵们却遭到迫害,被逮捕了几百人。但是德国海军并没有发现其中的遥控组织者竟然是他们为了搞乱俄国而故意放过境的那位秃顶大叔。
于是在德国农工党的组织下,11月3日,水兵走上基尔街头游行示威,抗议海军当局,要求释放被捕者。游行示威随后发展为武装起义,水兵们解除了军官的武装,迅速占领了战略要地,控制了全城。工人也举行武装起义响应,并建立了工兵代表农工代表*大会。至4日晚,基尔及附近郊区均为起义者占领。5日,基尔全城总罢工支持水兵起义,这场兵变终于变成了一场席卷德国的全民起义。
基尔港水兵起义成为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的信号,革命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一直集聚的对战争的悲观情绪得以宣泄,到处是参加革命的工人、士兵和警察。到11月8日止,几乎所有的德国大城市中都发生了武装起义,建立了工兵代表*大会。11月9日,从前线归来的士兵挥舞着红旗进入柏林,加入革命队伍。11月上旬,德皇威廉二世退位,避难荷兰,一直享寿到二战开始才去世。
11月11日法国时间凌晨5时,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协定签订当日即生效。
该协定包括对德停战条款及两个附件,主要内容是:双方停止军事行动;德军在15天内撤出所侵占的比利时、法国、卢森堡及阿尔萨斯——洛林;德军在31天内撤出莱茵河左岸地区连同右岸的桥头堡,由协约国军占领;凡仍驻留在战争前属于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土耳其领土上及在东非作战的全部德军应立即撤回到1914年8月1日的德国疆界以内;驻在战前俄国领土上的全部德军,在协约国认为时机适当时也应返回德国境内;协约国军队战俘应立即遣返,德军战俘由协约国以其认为适宜的办法进行安置;废除《布加勒斯特条约》和《布列斯特和约》;德军应完整地交出其陆海空军主要装备和运输工具。该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结束。
“看来一战结束了,我们的好日子不会太长了。”陆外长叹了口气,这几年几乎是他这个中国外长最舒坦的日子,英法都有求于共和国,一方面是远征军的战斗力被广泛的认可,特别是威名赫赫的中国空军,更是打出了一条中国走廊,让德国的鹰群连窥伺一下都胆战心惊,这条空中防线让中国标准航空队一下子拥有了世界第一空军的名声。另一方面中国强大的工业和农业产品的供给让英法在本国生产停顿的情况下仍然能通过贸易获得充足的物资,如果没有美国和中国的输血,也许这份贡比涅协议的名字就该换成美因茨协议了。
但是战争没有如果,德国人彻底丧失了半个世纪以来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而英国则丢掉了他的世界权杖,法国公鸡的血性释放过后只剩下骄娇二气,俄国人现在忙着给自己放血,再也不是那个令人生畏的整齐压路机。相比之下最大的获胜国或许是美国、中国和日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