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交付政务 (第1/2页)
裴旻一行人出了长安京畿地界。
关中号称八百里秦川,尤其是秦朝修建郑国渠之后,关中富甲天下,被古人誉为金池汤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汉唐两大国家以关中而得天下,并非没有道理。
现今正直盛夏,一路而行,道路四周放眼望去,尽是绿油油的稻田,足见关中的天府之国的名号,名副其实。
只是长安发展的太快,人口皆往关中汇聚,导致即便拥有八百里秦川,关中的粮食依旧供不应求,需从江南调运。
这也是莫可奈何之事!
在这个时代就算是沃土,产量也很是有限,论收成跟后世的杂交水稻相比起来,不能同日而语。
裴旻思量至此,后悔自己当年没有报考农业学,无法将杂交水稻在古代捣鼓起来,那才真是造福天下万民的举措。
“杂交水稻是没办法搞出来,红薯到有一线希望!”
他记得红薯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传到中国的,所以叫做番薯。
红薯最早应该是南美洲那一带的特产,不但有着凉血活血,益气生津解渴止血的功效,还能充饥,关键是高产,适应力强,有着无地不宜的优良特性,产量之高,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记得那个时候,江南水患严重,五谷不收,饥民流离。红薯的出现,免去了饥荒,造福了不少江南百姓。
真能将红薯从南美洲带来,也是天大的功劳!
只是以唐朝现在的水师力量,禁不起大海的风浪吧!
一步一步来,才是正理。
裴旻知道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的道理,纵然心中有万千想法,也只能慢慢发展。
进了洮州地界,眼前的景象与关中大不一样。
作为农耕民族,洮州一眼望去,却无一块稻田,原本种植粮食的田地都种上了密密麻麻的青草,以加工为精料给牛羊马食用。
深入洮州,更是随处可见牛羊遍野的情形。
一个个小孩骑在牛羊身上耀武扬威,大人闲情逸致的看着牧群,过着安逸舒心的日子。
自从裴旻攻下广恩镇后,洮州免去了兵灾,上下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裴旻治理有方,发展洮砚、洮石,开拓畜牧产业,令洮砚、洮州鲜奶名动陇右、关中,从而供不应求。
今日的洮州已经看不出半点兵荒战后的景象了,对于这一点,裴旻自己还是极为自豪的。
他这个州郡父母官,还算称职。
一直抵达洮州城内,裴旻顾不得休息,召见顾新、张九龄、孙周三人。
顾新、张九龄先汇报了洮州的行政情况,许是诸事都上了正轨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平稳的向上发展。
张九龄道:“属下有个建议,当初国公将州内百姓聚集两县,是为了避免吐蕃入侵以及增加洮州人气,推动商业发展。如今吐蕃危机已解,洮州两县也不缺乏人气。不如让愿意回乡的百姓,各自分散回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