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气节 (第2/2页)
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张骞对开辟从中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举世称道。
不过依微臣看来,张骞更让人敬佩的却是个人气节。
张骞两次被匈奴俘虏,随行的人员死的死降的降,但他坚持本心,拒绝了匈奴高官俸禄的诱惑。
这宁死不屈的精神,就是个人的高风气节。
这也是世人由衷佩服的原因,所以其典故广为流传,可以称之为个人气节之典范,陛下以为然否?
李世民深以为然,点头赞同。
随即杨帆继续说道:“如今大唐比汉朝更兴盛、更繁荣,但却甚少有这样的高风亮节之辈,甚至很多人卑躬屈膝,腰杆子直不起来,例如上次遇见的欧阳率更。”
李世民见杨帆又扯到了欧阳询的身上,皱着眉头问道:“为何汝对欧阳率更如此不喜?上次他都被汝气得在床上躺了半月有余。”
杨帆憋了憋嘴,说道:“微臣的话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根本就看不起这一类人,仁者爱人,人恒爱之,顶天立地者,人恒敬之!”
李世民对杨帆的话显然有些不赞同,帮衬道:“怎么说欧阳率更也是名满天下的大儒,作为后辈,岂能随意说他的不是?”
杨帆有些无语,心说,自己哪是单独对欧阳询不满,而是对提出和亲的所有人都不满,只是不能明着说出来。
既然李世民要摊到个人头上,杨帆当然也不虚,开口反驳道:“名气高、岁数大就能胡言乱语么,一个人如果做人毫无气节,如何让人尊敬,即使才华再高,也是如浮云一般漂浮。”
李世民倒也没有生气:“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大唐也算国安民定,张骞之类的事很难出现,而欧阳率更教书育人,一门心思扑在学问上,对大唐也是诺大的贡献,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微臣没有否认这些老前辈的学问和贡献,但是这种人毫无气节,自己又是个软骨头,教书育人想来也培养不出有气节的学生,恐有误人子弟之嫌!”杨帆不以为然,鄙视地说道。
显然,杨帆话里有话,若有所指,作为人精的李世民当然能听出来。
只是没想到杨帆会有如此大的怨气,于是喝斥道:“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如此阴阳怪气绕来绕去,汝以为朕是昏聩无能的君王?”
“微臣想说的是,极个别人无气节是小,但如果影响到他人或者对朝廷大事指手画脚就让人看不起了,人一旦无气节,会让国也无气节?”杨帆浑然不惧。
李世民诧异地道:“国家也有气节么?那一个国家怎么才算有气节?”
绕了一大圈,终于问到了点子上,杨帆暗暗松了一口气。
杨帆缓缓站起身来,双手背于身后,装逼地踱步走来走去,说道:“国之气节就是气节最淋漓尽致的体现,也是个人气节的升华,微臣归纳为: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