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隆万盛世 > 849漕粮海运

849漕粮海运

849漕粮海运 (第1/2页)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灾害发生最频繁的朝代之一,明初时稍好一些,但是到了中后期,灾害愈发严重,发生频率也不断加快。
  
  尤其是明嘉靖时期以后,全国大范围出现的地震、旱灾和水灾等自然灾害,但其自然灾害尤其是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仅引起朝廷的高度关注,也可以体现明代洪涝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
  
  嘉靖朝后期,几乎每隔三年就会有一次洪灾,而其间各地又时有旱情爆发,让当时的朝廷应付赈灾都不及。
  
  旱灾过后是恢复生产,而洪灾过后,治水就成了一项需要朝廷投入非常多人力物力的大工程。
  
  有人曾经统计过,在大明国祚276年的时间里,累积各种灾害竟达一千零十一次,这是前所未有的纪录。
  
  其中水灾,共一百九十六次;次为旱灾,共一百七十四次;又次为地震,共一百五十六次;再次为雹灾,共一百十二次;更次为风灾,共九十七次;复次为蝗灾,共九十四次。
  
  此外,还有此外饥荒有九十三次;疫灾有六十四次;霜雪之灾有十六次。
  
  与其说大明王朝是自己作死,其实天灾在其中也扮演了不可获取的重要原因。
  
  对于这些,魏广德在做官前是根本没有意识到的。
  
  直到他踏入仕途的初期,也只是感到各地灾情严重,怎么会如此之多。
  
  而当他进入内阁,真正看到各地上报的灾情后,他才有了更多的感悟,这大明朝能挺着这些灾害过了二百多年,那是真不容易的一件事。
  
  对于这些,魏广德有心用后世的知识做出一些改变,可是他思考很久后得出结论,天灾根本就挡不住,除了尽心做好善后,其他啥都做不了。
  
  就拿这次的水灾说事,隆庆三年八月庚申,黄河洪水为患,盱眙被灾,九月,淮水涨溢,高家堰大溃,淮水东趋,盱眙水深5尺余。
  
  黄淮流域这场洪水,直接导致漕运断断续续,许多地段出现淤塞,行船艰难。
  
  好吧,这就是朝廷要做的事儿,必须保证每年足够的漕粮抵京,否则北方可能因此生乱。
  
  迁都吗?
  
  魏广德在束手无策的瞬间,动了无数穿越明朝了,都有提到的一个办法。
  
  京师南迁重回南京,北方漕运就可以避开。
  
  但是迁都的隐患也大,这可能导致帝国对北方领土的控制力进一步减弱,而且这还没有考虑迁都所需要的庞大财力物力。
  
  海运?
  
  魏广德猛然间又想起来当初贾应春大力提倡的海运,虽然最终的结果只是维持了数年的海运济辽,而且现在也再次罢停。
  
  这次水患如此之大,而大量漕船还都堵在淮安一带,今年的漕粮肯定是完不成转运额度了。
  
  当然,朝廷也不会因为今年漕运中断就马上闹出大乱子,通州大仓还有大量存粮,足够支撑京城食用两年以上。
  
  大明一直在通州等地储存大量粮食的习惯,而且最低要求是储备三年的粮食所需,其实就是预见到这类事情,同时也是为北方随时可能爆发的大战储备的粮食。
  
  所以朝廷虽然被水患搞的焦头烂额,但实际上短时间内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这时候大家想的不是怎么缓解,而是为洪灾之后治水所需的钱财而头疼。
  
  魏广德向朱衡提议再次启用潘季驯治水,一个目的就是洗脱朱衡可能被人弹劾的庸碌,二就是在这个时候,朝廷总是要做点什么的。
  
  重启海运,需要借助的衙门有哪些?
  
  除了起运地官府外,还有漕运衙门,现在大明朝也只有他们有船,特别是沙船,这东西可以快速改造成海船。
  
  另外还需要户部和工部协助,毕竟要赶工修建码头,还有兵部的海图。
  
  想到起运地,魏广德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淮安那里,现在大量漕船拥堵在那边,若是让他们改道出海怕是不容易,但是若是江南其他府县调粮,估计也凑不出多少了。
  
  毕竟今年的赋税已经收了,地方上的粮食已经起运,府库里也不会剩下太大。
  
  想了很久,魏广德依旧觉得两难,不好选择。
  
  这会儿他已经没了处理公文的兴致,而是起身在屋里来回踱步。
  
  回忆了记忆中明朝海运的情况,其实从洪武到永乐,朝廷都没有放弃海运,即便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大力开挖运河功成,明朝依旧存在海运漕粮,而彻底终究则是在永乐和天顺之间的事儿。
  
  摇晃着脑袋,魏广德觉得这些事儿还是不能光靠想,得想办法实践,那就是从长江口附近派出海船沿故道探索,确认航线的安全性,元朝都能办成的事儿,没理由大明朝搞不定。
  
  不行的话,就给漕运衙门定下个标准,每年运送漕粮中留下一定数量的漕粮经海运北上进京,哪怕数量少些,几万石也行。
  
  念及此,魏广德走回书案前收好公文,铺好纸准备写一封奏疏。
  
  魏广德这篇奏疏是以明初海运起始,详细写明了明初承元制,实施河海并行、海运为主的漕运方式,至永乐十三年,罢黜海运、致力于内河,交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明初的海运主要服务于军事征伐的需要,为消灭残元势力提供物质保障,远距离的漕粮运送多通过海路进行,其海运仍沿袭元代路线,所以漕船延期、漕粮漂没、运军溺死等海运艰难之状与前代无异。
  
  此外,明初海运还面临倭寇的骚扰,这种情况下,朝廷先后两次罢黜海运,致力于河运。
  
  早在洪武六年,一些大臣针对海运辽饷失事的事件,建议在北方地区屯田,以减少漕粮调拨,朝廷于是自次年起大力推广屯政,“天下卫所州县军民皆事垦辟”。
  
  随着屯田规模的日渐扩大,洪武二十七年朝廷命辽东、定辽等二十一卫军士,自次年始全部实现屯田自给,“以纾海运之劳”。
  
  到洪武三十年,辽东军饷出现了赢余,朝廷不再需要海运济辽,这才停止向辽东海运漕粮,此即为第一次停罢海运。
  
  海运罢停后不久,永乐元年三月,因北京军储不足,朝廷决定再开海运,命平江伯陈瑄、都督佥事宣信任总兵官,督理海运,负责向辽东和北京两地运送粮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和离后,神医王妃野翻全京城 十八道金牌追令,开局混沌道体! 越界心动 Apop之我在首尔当外教 NBA:开局满级力量,库里被我惊呆了 娇软美人在末世封神了 龙族:从西游记归来的路明非 赘婿出山 泥泞 股神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