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牧宣州 第26章 整军 (第1/2页)
李丛益倒也明白,尽管南唐军队高层,以自己的岳父皇甫继勋为首,加上朱令赟,那都是些战斗值为负的家伙,可以说烂到了根子里,连带着军队基层也是糜烂不堪。但总有一些军官还是值得争取的。
而以李丛益的地位,也很难一直在前线掌握军队,就必须要建立自己的中高层武将班底。这也是李丛益此次特意观察崔飞虎的目的,也是崔飞虎在校场亲自演武的用意。但李丛益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新军建设在初期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决不假手他人。至少要在最开始这三个营的种子里,种下李丛益的权威,打造出带有自己烙印的新军。
因此,崔飞虎虽然刻意迎合、着意卖弄,但他那种治军思路却与李丛益格格不入,李丛益终还是确定先待自己练完兵再说。
回到宣窑,李丛益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整军。
十人一队、百人一都的基层战斗班组设置,在中国古代一直延续到清朝,这让李丛益一直考虑是否“存在即合理”。
但董经业所部与山海盗的一场战斗,让李丛益彻底明白这套机制不行就是不行。那夜接战,两个都队长各领一个方向,都队长占着自己人多,身先士卒,还以为战功手到擒来,哪想海盗战力岂是他们可比,结果一接战便一死一重伤,都队长一死,两个都队便登时溃散,再无可战之力。便是那第三个都队长,也是企图聚拢队伍,被海盗的反击队伍盯上,亦是重伤,于是三个都队便再无约束,众人只是逃命而已。
便是在营这个层面,除了一些亲卫营、或精锐部队会设营副将之外,通常只设营指挥一人,一旦营指挥意外死伤或逃跑,整个营也就失去指挥,再无作战之力。
因此,李丛益果断决定,还是仿现代军制进行调整。现在人数已足,训练虽刚开始,但足以拉出一个完整的营来了。
当下便以董经业所部的编制,成立了李丛益在这个世界的第一个营。
以十人为班,三班为排,再以三排加一伙夫班为连,一连约有百人。以这三个步兵连为营主力。同时在营部设营部排、骑兵排、侦察排,以及工兵排、辎重排、医护班、伙夫班等非战斗单位,这样一个营还是五百人左右,构成了李丛益新军的基本战术单位。名义上的营指挥还是董经业,但实际上是由国公府卫队的杨飞任第一营营长。本来李丛益是让王大木来当这营长的,后来发现这个王大木还真是训练新兵的人才,便有点想对他另有任用了。
为了防止出现长官一旦战死,所部溃散的情形,李丛益在各个层级广设副职,在营部不光设了副营长,还设了营参谋也作为营职干部,在连排班均设了副职,比如各班也设了副班长。
营连级干部,包括营部机构的干部,基本上都是李丛益根据谷大壮、王大木等人的意见,指定到人。但在三个步兵连的班排级,则由参训士卒自己选举。毕竟事关战场上的个人性命,大家哪敢马虎,选出来的人,倒基本不出所料。便是董经业所部原来的几个队长,此次也是被选为排长;而原来两个都队长,一个当了副连长,另一个死活要当骑兵排的排长,各种骚扰王大木和谷大壮,最后楞是把也想当这个骑兵排排长的国公府侍卫,给做工作排到后一营去了。
队伍拉起来了,人到位了,但所有事情才刚刚开始。对李丛益来说,还有几件大事没做。
首先是制订条令。在训练国公府卫队时,李丛益逼着几个队长做过一些,但显然是不够的。
其次是军营建设。还是委托宣州建设,沈德水已经安排了一组人马,到了东门渡,现在选址并征地、以及设计图纸,并采购材料、招募劳工,很快就要开工建设。
再次是军械装备。李丛益搞了个30万两专款计划,便不再向州府要求调拨物资,只是自行采购。
但现在属实没啥可采购的。主要的采购动作,就是向城内的几家制衣作坊,下了近万套制服的订单,给每个新军士兵发了三套从内裤、衬衣、外套到军鞋的整套服装。李丛益有心更换制服,但这意味着又要耗费心力,但此时实在是分身乏术,便也作罢。
好在第一营现在的主要任务还是练队列,各级指战员暂时还不会来烦扰李丛益。
比较高兴的是董经业,原来他还要负责这宣窑军营近八百人的伙食,第1营成立后,就自己做饭,而董经业则只需负责提供原料,管理的人数大幅下降,工作量自己也轻多了。而李丛益也不并因董经业和董氏商铺的关系,而对董氏商铺有所限制,只是要求董经业务求每样物资有三个或至少两个常用的供应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