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烽烟起 第72章 战事爆发 (第1/2页)
九月初,左拾遗、知制诰李穆奉宋国皇帝赵匡胤之命前往南唐金陵传旨。
李穆自寿州到庐州,再转乘战船,沿濡须水入长江。过采石矶时,李穆特意命人在此稍停,只是此时江水枯浅,隔得老远也看不清那刻有《临江仙》的崖壁,便也只好作罢。
“都说江南国主的诗词好,不过俱是艳词尔,倒是江国公凭一诗一词,便足可称大家矣。”和州知府饶亮和李穆相熟,得李穆信,便早早在和州界等待,便陪着李穆走这一截长江水路。当然,他说的词是《临江仙》,诗则是《夜宿民居听竹》。“据说江国公在这崖壁之上刻字为记后,那广济教寺主持视若珍宝,日夜使人看护,亦不允人近前,就怕有所损毁。”
李穆哈哈一笑,又道:“不过这次,我却是见不上这江国公了。”
饶亮也跟着哈哈一笑:“总有与江国公同殿为臣的机会。”
李穆并未提及此行目的,但和州正在前线,军队异动自然要通知州府,饶亮倒也能猜出李穆所为何来。
再往前便要出了和州界,饶亮便即告辞。
两人却不意,他俩口中所称的江国公,也正在这段江面上。李丛益带着郑德水,悄悄来到这里,就是要研究一下,万一让宋军在这里搭起了浮桥,又该如何破解?郑德水在那里又是测水文,又是喃喃自语,李丛益则在那里遥望江北。
两艘船便这样在江面上交错而过。
到得金陵的次日,李穆便颁旨,召李煜往汴梁入朝。
李煜犹犹豫豫,终还是接了旨。
等李穆一走,陈乔和张洎便跳将起来。
“此为宋之诈计,欲赚陛下。”陈乔直陈意见。
“陛下还记得郑王(李从善)否?此入汴梁,恐再难回金陵矣!”张洎声泪俱下。
陈乔和张洎多有龃龉,此时却异口同声,李煜便有些动摇了。“想那吴越国主亦是去过汴梁的……”
“吴越国主能从汴梁而返,实因有陛下在金陵,故赵宋不得不纵吴越国主返杭州。而陛下若去汴梁,则吴越国主亦在汴梁矣。”张洎立即点明其中要害。
李煜便也意识到汴梁真真去不得。当即便称病,表示难以启行。
李穆当然不相信。站在李煜的榻前,看那李煜虽然面色蜡黄,但双目有神,哪有重病的样子?便冷声道:“既然这样,国主便休养几天,再随臣一块入朝。”
李煜也知瞒不过去,当下只是色厉内荏:“我侍奉上朝只为了能保全家族,如今上朝命令如此,那我只能舍了这条命罢了。”
李穆也不多言:“入不入朝,请国主慎重考虑。朝廷兵精甲锐,物力雄富,恐怕江南不是对手,希望国主到时不要后悔”。
李穆又在金陵呆了数日。李煜只是称病不见,再三表示病重难行。李穆便径直走了,还走来时的路,直是快马加鞭,路上所花不足旬日,便到了汴梁。
赵匡胤听了汇报,也是冷笑:“李煜不来,那就只能派大兵去请了!”
九月,赵匡胤便以李煜拒命来朝为理由,命令大军征伐江南。
不过,由于古代交通运输条件等多方面限制,加上此前也存在李煜入朝的可能性,宋军并未完成各项战役准备工作。因此,整个九月,宋兵几乎是毫无动静,便是宋军驻扬州的水师也安静的很。
在此情形下,南唐朝庭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毫无心理准备。
当世之时,不光是唐和吴越,便是宋朝,也是极度缺乏情报搜集意识。当年宋拿到南唐的各州县地图和资料,还是靠卢多逊谎称要编套丛书,就那么堂而皇之的从李煜手上拿走了资料。
没有情报意识,就没有保密意识。李煜拒绝入朝之后,宋军几乎大张其鼓的调整部署,而南唐竟是完全没有人想到,派个人过江去看一看。
九月末,以吴越王钱俶为东路军主帅、宋将丁德裕监军的命令已经到达杭州。次日钱海露得知信息,再次日李丛益便已经知晓。
随即,李丛益给陈乔写了封信,表示陛下拒命入朝,恐宋军反扑,建议晓喻各军州,严防宋军来攻。
陈乔很快回了封信,大意是:陛下已经多次拒命入朝了;晓喻各军州的话,担心为宋所知,引来大祸。
李丛益也是无奈。只能先管好自己,着手开展师级规模的大兵团作战演练。
————
九月份,宋将曹彬抵达荆南,随即领所部三万余人,在八作使郝守溶的五十余艘大中型战船配合下,沿长江东进。有战船运载战械辎重,又能协助步营渡河,曹彬主力轻装行进,行速极快。
武昌即为江州军最西端的堡垒,十月十日,唐巡江战船即在武昌江面发现宋之规模庞大的舰队。由于宋军战船沿江面北侧行驶,唐战船未阻拦,宋军战船亦未有任何反应。
十月十八日,郝守溶所部平安经过湖口。湖口唐军仍认为宋军为例行巡江,未作任何反应。
十月二十五日,曹彬所部便抵达池州峡口寨附近。峡口寨有唐水师一部约二千人,陆上有步营三千人,合兵五千,实是池州之门户,宋军欲占有池州,隔绝金陵与湖口两大重兵集团,则必先攻峡口寨,再攻池州。
历史上,对突然出现的宋军郝守溶所部水师,唐军峡口寨水陆两部,完全没有作战的心理准备,直到宋军冲到水寨门口了,才恍然大悟。只是为时已晚,峡口寨水营几乎是被宋军旦夕拿下。峡口寨都部署彭高卓还在池州城未归,水陆两位厢都指挥使心胆俱寒,一逃一降,宋军兵不血刃,占领了池州以西这个重事重镇。
不过,这个位面的历史,在这个地方发生了些许扰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